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:子宫脱垂 > 疾病症状

ldquo我怀疑,我得了新型冠状病毒

白癜风应了解的常识集锦 http://www.bdfyy999.com/bdf/yufangbaojian/changshijijin/14175.html

↑点击上方“武志红”,回复数字“”

免费送你3个专业的心理测评

作者

陈晓玲

来源

曾奇峰心理工作室

ID:zqfxlgzs

这些天,我一直怀疑我得了新型肺炎。

在除夕和大年初三这2天,还得到了发热37.3°、胸闷、憋气等病症的验证。

我非常焦虑和担心,怕万一不幸真被传染了,我再传染给我年幼的孩子和年长得婆婆怎么办?

所以,那几天哪怕在家我也是带着口罩,要求孩子别靠近我。可是我非常明确自己没有流行病学史(从未到过湖北疫区,也从未接触湖北疫区过来的人员),同时我也很注意个人防护,尽量减少了不必要的出门,从21号下午开始只要出门就一直戴口罩,外出归来勤洗手。所以我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微乎其微,可我为什么还会产生如此强烈的自我怀疑呢?我相信和我一样的人不在少数。否则新闻不医院,严重挤占新型冠状肺炎重症患者医疗资源,增加交叉感染风险的报道,以医院会诊、轻症患者在家自行隔离等的号召。我一个没有流行病学史的人,尚且能产生如此重的染病怀疑,那些真的有流行病学史的人,在医学观察解除之前岂不有更严重的怀疑?因此,本文意在通过自我案例分析,客观科学地解除非常时期个人的染病怀疑焦虑,重获身心自在轻松。01.个人疑病经历过程记录20号晚上,钟南山院士公开确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肯定会人传人,号召大家勤洗手、出门戴口罩。21号一大早,我上班前,挨个去小区楼底下的所有药店问还有没有口罩卖,结果口罩全卖空了,我买不到口罩,我有点焦虑担心。22号晚饭时间,大姐给我打电话,说大哥住院了,我一开始以为大哥又打架斗殴之类的被人打伤住院了呢,细听之下才明白是疑似新型医院隔离治疗了,好在是虚惊一场,当晚大哥就被确诊是甲型流感,第二天就出院了。23号晚上,武汉宣布封城,随后湖北多个城市宣布封城。24号,接连几天在家吃了好多上火热气的零食坚果,我口腔溃疡了。除夕中午我觉得自己胸口闷,气不顺,拿温度计一量,37.3°,我第一次出现发热、胸闷、憋气等病症,开始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。25号、26号,我刻意减少热气上火零食坚果的食用,在家大量喝水,不熬夜刷手机,保证充足的睡眠,白天放下手机,尝试给孩子的绘本剪辑音频自制点读包(一种按照后就能用笔点读的网络工具),不舒服的症状很快消失了。27号,大年初三,新闻开始报道无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携带者的存在,我第二次出现发热、胸闷、憋气等病症,测体温是37.2°,我再次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。当天晚上儿子上火严重,口腔莫名起了一个大泡,当时还不到晚上8点,想着带儿子去社康中心看看,结果跑了2家社康都关门了。于是决定医院看看,医院,医生给所有人测体温,问是否有流行病学史,确认都没问题后才指引去看儿科急诊。医院,量过体温,我才渐渐安心,深信自己一定没得新型冠状肺炎,不应该总是疑病焦虑。因为这样不但增加自己的思想心理负担,医院医护人员的检测排查负担,我也是在这个时候,产生了要把自己疑病经历记录分享并分析解释的想法。02.疑病原因分析解释我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的,知道很多心理暗示的实验案例:

囚徒放血实验

某教授对死囚犯宣布要将他处以极刑,方法是割开他的手腕,让鲜血滴尽而死。接着试验者把囚犯的眼睛蒙住,双手反绑到背后,用手术刀划了他的手腕一下,实际并未割破,然后用一盆水滴到桶里的声音来模仿血滴下来的声音。死囚犯以为是自己的血不断的滴出,没过多久,他就在这巨大的恐惧中死亡了,而实际上他一滴血也没流出。他的身体是吓死的还是流血过多死的?事后对他身体的检查发现,身体的所有反映居然与大量失血的症状一样!也就是说,他的意识相信自己正在流血,进而使身体产生了失血过多的反映。这个试验揭示心态影响生理,内心的恐惧才是自己最可怕的敌人。

罗森塔尔效应

也称“皮格马利翁效应”“人际期望效应”,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,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。年的一天,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,说要进行7项实验。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,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“未来发展趋势测验”。之后,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“最有发展前途者”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,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,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。其实,罗森塔尔撒了一个“权威性谎言”,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。8个月后,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,结果奇迹出现了: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,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,且性格活泼开朗,自信心强,求知欲旺盛,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。实际上是罗森塔尔的“权威性谎言”发挥了作用。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,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的评价,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、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,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、自爱、自信、自强,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。

安慰剂效应

又名伪药效应、假药效应、代设剂效应,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,但却“预料”或“相信”治疗有效,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。这个舒缓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,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对康复的期望引起的,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效应的人,被称为安慰剂反应者。这种人的人格特点是:好与交往、有依赖性、易受暗示、自信心不足、好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、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等,都是心理暗示给行为造成的影响。于是我尝试进行自我分析,找到我疑病恐冠的现实原因——首先是自我认识。我认识到我就是一个敏感多虑易自我暗示的人,尤其是在结婚生孩子之后,这种敏感多虑更加明显。比如我生完孩子后一度怀疑自己子宫脱垂,直到医生确认我一切正常;也曾一直怀疑宝宝髋关节脱臼,会一直留意孩子腿纹是否对称,每次孩子体检都要让医生重点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wdym.com/jblcbx/10300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